Home 街頭巷尾 藥局口罩採購地圖背後的那些故事

藥局口罩採購地圖背後的那些故事

by 江 明宗
口罩地圖

【 文|江明宗 】

第一個口罩地圖是台南好想工作室的 Howard 所做,我跟大部份共襄盛舉的開發者一樣是在口罩政策轉為實名制時嘗試創作,因為唐鳳政委在政府政策轉換過程透過 g0v 聊天室提供了第一手的資訊,加上她對於開發者需求的熟悉,讓這件事變得有趣許多,因此最終有上百個相關應用產生,大概很少人能夠分辨個別作品由誰創作,新聞媒體大多都歸功於唐鳳政委的努力,她也的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藥局口罩採購地圖的程式開發工作大部分在半天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技術門檻不高,因為最難的部份健保系統已經完成,也就是透過資訊系統連接全國 6000 家左右的藥局,藥局端透過健保卡驗證購買者身份後進行口罩銷售,健保署得以掌握全國口罩即時的銷售情況,長期維運後已經成為一個可以信賴的資料來源,這樣的基礎即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國家能夠跟上,我們的作品其實就像是畫龍點睛一般,真正需要感謝的是這個系統中每個負責份內工作的無名英雄!

台灣政府機關資訊化程度是世界頂尖,不過對於開放資料的態度侷限了各種應用發展的可能,以這次口罩地圖對應的資料為例,雖然已經提供程式方便讀取的結構化資料,但關鍵的座標資料卻需要另外處理,藥局基本資料不易更新以及資料的連結容易出現例外等等,並未從使用資料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釋出資料;當然,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來的突然,在短時間內建置開放資料流程已經是相當大的突破,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突破關鍵卻是唐鳳的政委角色居中協調以及行政院院長明確交辦等等由上而下的過程,使命必達值得嘉許,但要想有更大的突破還是得回到機關自身願意主動理解與滿足資料應用端的需求。

過程中曾經出現幾個小插曲,像是部份檔案在更新時不慎更改了檔案名稱導致自動更新程式停擺,資料與應用正式上線後才突然追加了資安的要求讓程式無法運作,以及後來加入口罩銷售的衛生所與台北健康服務中心都是一些無法預知的例外情況,這些問題因為開發社群與業務單位之間都是倚賴唐鳳政委辦公室團隊轉達而存在許多時間差,只能在發現問題後急忙修正。

最經典的合作大概就是藥局透過發放號碼牌銷售口罩的作法,原有的系統必須在健保卡完成登錄之後才能夠更新庫存數字,但這樣子繁複的操作讓藥局端工作量大增,藥師們畢竟不是只服務買口罩的民眾,因此許多藥局設計特定時段銷售以及發放號碼牌的方式來提高處理效率,這樣的情況導致庫存數量與實際銷售出現落差,許多民眾到了藥局才知道號碼牌已經發放完畢;我們反應這個問題後健保署先是請藥局提供銷售方式的說明,後來才進一步在藥局操作的資訊系統中加入額外功能,讓藥局可以自行通報是否已經銷售完畢,最終民眾抱怨的聲音才有效減少。 來自社群的創意很豐富,但千萬不要期待來自社群的力量能夠無償把所有事情完成,很多時候社群能夠提供的就是一些方向建議的草圖,最終仍然需要堅實的執行團隊完成大部份細節;政府公務體系長期面臨來自各方的檢驗,因此每個動作都會做足功夫才能往前,過程有冗長的討論過程與外界無法理解的顧慮,雖然缺乏彈性卻能夠提供能夠高度信賴的成果。這次口罩實名制政策的配套善用了兩邊特色,產生的綜效大家有目共睹,期待有了這個典範後有助於促進未來更多公與私的合作,甚至讓台灣的經驗有機會複製到更多國家,最終讓我們可以度過更多像是武漢肺炎這樣的挑戰。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