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府城建城三百年」紀念活動,臺南社區大學美學教師張駿業,特別邀請油彩心暮光、素描心視界、油彩心印象、油彩心連線等油畫及素描繪畫班級學生,共同參與「公民建城」課程計畫,透過繪畫創作與團隊合作;重現臺南歷史古城門的風貌。
街頭巷尾
-
-
-
舊名「查畝營」的柳營,由東寧明鄭政權屯營而設,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再者因該地住民多劉姓,日本時代更名「劉營 」,而「劉」字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再轉稱為「柳營」。 「柳營」之名尚有一說,以海上強權展露頭角的鄭氏武力,在夜間茫茫大海中,經常依天上的星宿找尋方向定位,於是有「二十八星宿軍」之組成。從「柳宿」星衍生出來的「柳營鎮」軍團,曾屯墾於本區,其所形成的聚落即命名「柳宿營」,日本時代直接稱為「柳營」是為柳營庄,終戰後改為柳營鄉,再於台南縣市合併改為柳營區。 -
-
新營之名始於東寧明鄭時期曾屯營在今鹽水區舊營里設鎮屯田,之後東發展出去,大約在今日新營東邊中營里區域,新設屯營順著以「新營」為名。
此地原是洪雅族哆囉嘓社生活場所,而清國時期到日本時代初期仍為小村庄,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與東邊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皆比這小村庄繁榮許多。到明治41年(1908年) 全線完工的縱貫鐵道設車站於鹽水與白河之間的新營,至此新營才慢慢發展成為區域中心。爾後設立台南州,其下有新營郡,鹽水與白河反由位在新營的新營郡役所管轄,直到今日,新營仍為北台南(台南溪北)的區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