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桌社區報Ⅳ
傳統社會舉辦宴席的時機,不外乎婚喪壽誕、祭祀活動以及歲時節慶等場合,今日的辦桌大抵可分為生命禮俗宴、歲時年節宴席、神誕與廟會宴席,以及邁入工商社會後,因社交或人際酬酢而舉辦的團體聚餐、選舉餐宴、或親朋間的團聚宴等。

生命禮俗宴包括滿月酒、周歲宴、做16成年禮、婚宴、壽宴與圓滿飯。這類占所有宴席最多數,且多伴隨著重要儀式進行,因此,宴席菜餚也被賦予各種意義,蘊藏深刻的飲食意涵以及食俗禁忌。
嬰兒自出生後的滿月酒、周歲宴到做16歲(成年禮),一路成長的禮俗宴中, 常見八寶油飯與麻油米糕,除了用來祭祀神明祖先,答謝庇佑外,藉此更祝福孩子一生不愁吃食,衣食無虞;這類宴席也喜用全雞入菜,取其「完整」,寓意孩童日後全才、十全十美。

結婚是所有生命禮俗中最大的喜事,往往也反映出主家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網絡,宴席不但講究食材珍貴,擺盤裝飾,甚至餐盤桌椅等排場都有整體規劃,儼然是廚子展廚藝,主人家彰顯面子與地位的場合。

為祈求新人白首偕老、子孫繁衍,婚宴常在菜色上,透過隱喻、借代或象徵等,以趨吉避凶,祈求圓滿,也形成一套婚宴的菜色文化。如食材上必定有雞,取其發音與閩南語「家」(ke)同音,有「起家」之意;海鮮類必有魚,象徵「有餘」,也喜用龍蝦,祝賀新郎生龍活虎,近年則多見干貝,除了是高級食材外,干貝又稱「帶子」,藉此祈求招子。至於早年嫁娶前一日拜天公的豬羊亦可入饌,最經典菜式是寓意升官進爵的「封肉」,以及祝福新娘大肚的豬肚。此外,也常藉食物的外形傳遞兩性關係或祈願祝福,如一度流行的海馬、鹿鞭、豬腰、睪丸等,皆是受到傳統以形補形觀念的影響,有透過類比性的食材讓新郎展雄風,同時期許新娘生男丁。而丸類食物如八寶丸,至今仍是常見的手路菜,早年部分地區還會將丸子置於最後一道,象徵喜宴完滿;今則常見以炸湯圓現取代開席的前菜,皆有以形祝寓圓滿之意。


相對於嫁娶宴席的強調祝福,於喪儀過後舉辦的圓滿宴,是民間宴席所謂「八慶一喪」中唯一的「白事」,因隱含有掃除晦氣、乾淨之意,加上人對死亡普遍抱持極大的恐懼所產生戒慎心理,反映在禮俗往往以更嚴肅的儀禮去應對,所以有更多的禁忌。如菜式數目必定得為單數,十分忌諱「成雙」,通常採9或7道,且不逐道上菜,席間碗盤不能重疊,宴畢離席時,也不與主家道別,也就是俗語說的「來無張持,去無相辭」(Lâi bô tiunn-tî,khì bô sio-sî)」,唯恐喪事反覆重疊,以避霉頭。
圓滿宴的菜餚通常較簡樸,以表主家因服喪而無心烹煮。除了以缺角、外形不完整的「三角肉」(sann-kak-bah,或一說為「相佮肉」),表示喪家有缺憾,也會出現一般宴席罕見的粥品,藉著不豐盛的粗菜,傳達主人家並不希望辦這種宴席。
此外,避忌苦瓜、茄子、鳳梨、蓮子等諧音「苦」或「連」、「旺」等食材,也不出象徵喜慶圓滿的甜米糕或甜湯,以及忌諱出現排骨等帶骨的料理,避免有啃主人家骨的意思。而為勉勵孝眷齊心,也為祈求在喪事過後喪家能重振家聲,則善用全雞料理;也常以韭菜(炒韭菜或擺冷盤)或豆干等食材入菜,象徵生命長久與延續家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