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在地議題 【大南科公民論壇3】一個都不能犧牲!民眾籲橫跨4縣市的南科落實區域治理

【大南科公民論壇3】一個都不能犧牲!民眾籲橫跨4縣市的南科落實區域治理

李嘉禾/文字工作者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近年受到國內外重視,產業聚落與周邊生活環境在水、電、土地等資源的競合也浮上檯面,近年仍持續有廠商進駐的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南科台南園區)首當其衝。為此,台南社區大學成立「社會溝通小組」,嘗試在重大公共政策正式出檯前,摸索出可行的社會溝通機制,並於4月13日在舉辦「從能源規劃配置,到南科區域治理與發展想像」的公民論壇。

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蔡卉荀當天從高雄搭車到台南參加,面對眼下的發展難題,她首先回憶,2009年7月,高雄市政府舉辦世界運動會,為此還拜託台電的電廠與中鋼、唐榮等工廠配合停機歲修,終於看到藍天白雲。同一個月,大林電廠機組更新案通過環評,將除役的2座燃煤機組將改為2座燃氣機組,但因為發電量增加,粒狀汙染物的排放量增加,高雄市與屏東縣都受到影響。

從曾文溪河堤看南部科學園區(拍攝者:江昺崙)

高雄市是一座工業城市,北高雄有興達火力發電廠,舊市區內有南部火力發電廠,鄰近屏東的小港區則有大林火力發電廠,荖濃溪上游還有一座水力發電廠,每年發電量近500億度,不過高雄市在2023年則使用了296.4億度,節電成效在六都排名第一,用電量逐年減少,遠少於發電量,這些沒有用上的電力,就透過電網支援其他縣市。

高屏地區因為工廠與電廠,長期以來承受了台灣本島最嚴重的空汙。從2023年的數據來看,全年空氣品質約有48天處於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狀態(空氣品質指標值AQI大於100),居全國之冠,其中二氧化氮(NO2)與一氧化碳(CO)的濃度都是全國最高。二氧化氮會刺激眼睛、鼻、咽喉及呼吸道的黏膜,接觸低濃度的二氧化氮會令支氣管過敏及加劇哮喘病人的過敏反應。

半導體產業在嘉南高屏擴張 整個南部科學園區包括嘉義園區、台南園區、高雄園區、橋頭園區與屏東園區,總面積超過2000公頃,高雄楠梓因為台積電二奈米廠進駐,要將原本185公頃的楠梓產業園區預定地改為高雄第三園區;不過其中仍以台南園區面積最大,目前的一二期共佔1043公頃,第三期的85公頃已經通過環評,進入整地階段。在北部、中部漸趨飽和的狀況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在南部擴張。

半導體技術發展與地緣政治變化速度極快,經常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在高雄興建的台積電七奈米、二八奈米廠改為二奈米廠,台積電先進封測廠將落腳在原本定位為智慧農業及精準健康的嘉義科學園區。蔡卉荀表示,台積電設廠將帶動供應鏈進駐,例如高雄市正在發展「半導體S廊帶」,除了既有的3個科學園區,還包括仁武產業園區、亞灣創新園區與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

蔡卉荀直指,端看台積電新廠的用電需求,從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到高雄,用電需求超過3400MW,一年就要增加292億度的電,差不多是3.6座核三廠的發電量,而全台灣的台積電工廠至2028年每年將使用450億度,將近整個高雄市的發電量,也遠超過台南市整年的用電量。台南市於2023年全年用電為328.2億度,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台中市,不過用電量仍持續成長。

台南市經發局長林榮川指出,台南市目前有76個工業區、9510家工廠,自2023年至2027年還有900公頃的產業用地等待開發。不過,台南市2023年僅供電約90.3億度電,還有約240億度來自其他區域。根據經濟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位於山上的森霸電廠二期預計將於2024年正式上線,2026年起台灣每年都有新增燃氣電源的計畫。

自己的用電就應該自己發嗎?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坦言,電廠設置期待達到區域用電平衡,否則未來發生重大事故時恐面臨分區限電,而所謂「新增燃氣電源」目前正在進行社會溝通或環評,雖還不確定會不會蓋,若要滿足未來的用電量,這些電廠必須如期上線,裝置容量其實不少,如果其中有一、兩個電廠無法完成,備用容量率將偏低,用電風險偏高。 目前南科台南園區周邊就傳出有九崴電廠與寶椿電廠的設置計畫,有可能就是經濟部規劃的「新增燃氣電源」。寶椿電力公司為民營的天然氣發電廠,已經率先於2024年3月15日公布「環境影響說明書開發計畫上網公開資料」,電廠預計興建於善化區六德里內鄰近曾文溪南岸的台糖土地上,但尚未取得台糖土地使用許可,資料公開後也引發六分里、六德里居民的反對。

圖片來源:台南社大社會溝通小組製作

九崴電廠由森崴能源的子公司九崴電力開發,因應南部用電需求提升而一度選擇在鄰近南科台南園區的安定區設廠,距離人口密集居住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周邊約1公里。台史博社區居民自救會代表黃銀姝與鄰近住戶於過去1年來投入「反九崴電廠」的行動,九崴最後宣布遷址,根據媒體報導,有意設置於南科台南園區西側的樹谷工業區內。

「以共同生活圈來看,南科的問題他不能只是侷限在南科內去解決!」九崴搬走了,黃銀姝的問題沒有解決。她對於南科台南園區的發展樂觀其成,但周邊的生活圈在資訊、交通、生活、網絡緊密連結,她認為用水用電、空汙的影響、廢水的排放、廢棄物的處理等眾多問題,應該要跨行政區協調處理,「市府和中央有什麼規劃?」

思考並討論「無犧牲的社會」

日本哲學家高橋哲哉於2014年出版《犧牲的體系》一書,書中檢討核電作為犧牲的體系——將某些利益建築在其他人的犧牲之上,核電廠內的勞工面臨曝曬於輻射中,核電廠外的居民則擔憂核事故與核廢料的影響。對此,曾有台灣讀者提問:「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犧牲,即使放棄了核電,採取火力發電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追求無犧牲的社會,現實上真的有可能嗎?」

高橋哲哉在書中收錄的訪談紀實回應,若火力發電會直接造成人或環境的犧牲,那麽也必須導入不會犧牲的體系,雖然「無論做什麼事都會產生犧牲」,但是以「無犧牲的社會」為目標卻非常重要,不能因為犧牲不會消失,就不去理會被犧牲者的痛苦,因為若陷入「反正做什麼事都會產生犧牲」的想法,那就不會具有建設性的批判。

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坦言,台南市大部分的用電都是由外縣市提供,而且未來將持續成長,若持續堅持經濟發展,「我們的思考是什麼?」她認為經濟發展和能源規劃必須放在同一個天平上透過科學數據來權衡,例如嘉義園區原本要以無人機與智慧農業為主,但突然宣布要設置半導體封裝廠,創造出新的需求,「這個問題應該要大家都要攤開來講。」

「我們都會覺得用電愈多的人要負起更多的責任。」蔡卉荀這麼說。當南科台南園區成為地方發展的火車頭,該如何負起相應的責任?

《國土計畫法》規定各地方政府將於今(2024)年6月底前將「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交內政部,並於明(2025)年4月底前完成公告。長期關心科學園區發展的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建議,應啟動大台南區域都市計畫整併的政策環評,經發局應告訴台南市民,台南市的產業規劃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衝擊。

蔡卉荀則認為,各個縣市刻正劃設「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許多縣市都希望將農地劃為「城鄉發展區」,以備未來工業擴張與都市發展的不時之需,城鄉發展區比例越多的縣市應該要承擔更多發展綠能的責任,搭配國土計畫,要求用電較多的用戶、區域或縣市負擔更多發電責任,「讓廠商進來之後,電要從哪裡來?從其他縣市來嗎?這是不是不合理?」

跳脫單一縣市的評估思維

台南市都發局長徐中強對此表示,除了已經審定的都市計畫,法定都市計畫每5年都要通盤檢討一次,國土計畫也有預留開發與串連空間,在農業發展、工業發展與都市生活圈之間取得平衡,目前審議中的國土計畫也都有討論與考量,而民進黨台南市立委陳亭妃更直言,應該要設置「能源專區」,且由市政府出面統合。

立法委員們出席參與公民論壇(圖片來源:江昺崙)

針對是否設置能源專區,又應該位於何處,台南市的區域立委各有不同的看法。王定宇從設施的角度切入,燃氣場需要有供氣站、儲存槽與管線,南科台南園區周邊的天然氣廠是由新市配氣站透過管線運送到各個場內,「我們不要這條管線、也不要新市這個配氣站,你只是把問題移到另一個點,也許到某個鄉鎮,另一群人在那邊開會。」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則認為,能源專區不可能在深山裡,若設置在一般住宅區、商業區附近,無法讓一般民眾安心,或許可以考慮在工業區內。不過,公司設置於樹谷園區內的直得科技總經理許明哲馬上表達反對,他同意陳亭妃所提的「能源專區」的構想,但高科技產業講究的是安全,應該審慎考慮不同的分區,而非直接設置在工業區。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指出,台灣的產業發展非常仰賴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他也留下一個問題,「當我們沒有辦法去面對這麼多能源配置可能性的時候,我們有辦法接受產能配置的移轉或產能配置的萎縮嗎?」若無法提供相應的能源,那麼恐怕不只是能源配置的問題,更牽涉產能配置,或許不在只是集中台灣,而是輸出成熟製程,以兼顧外交與平衡地方發展。

趙卿惠也提醒,目前大家都仍然將嘉義、台南、高雄與屏東獨立看待,地方政府銜接上有些困難與瓶頸,但應該擴大討論的平台與機制,納入中央部會,也許由南科管理局扮演平台的角色,並提供所需的資料,地方政府針對環境監測、廢棄物處理與公園綠地規劃等問題都能一同盤點、討論與處理。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