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禾/文字工作者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近年受到國內外重視,產業聚落與周邊生活環境在水、電、土地等資源的競合也浮上檯面,近年仍持續有廠商進駐的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南科台南園區)首當其衝。為此,台南社區大學成立「社會溝通小組」,嘗試在重大公共政策正式出檯前,摸索出可行的社會溝通機制,並於4月13日在舉辦「從能源規劃配置,到南科區域治理與發展想像」的公民論壇。 1995年,行政院宣布成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一、二期開發位居善化區、新市區與安定區,佔據1043公頃。爾後,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於2017年宣布在此設置先進製程的三奈米與五奈米廠,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大舉徵人,催生南漂與返鄉人潮,距離南科最近的善化區的小新里於2018年因人口太多而分割出蓮潭里,還被稱為「台積村」。
.jpg?resize=1024%2C768&ssl=1)
南科生活圈發展趕不上工廠興建的速度
根據財政部的綜合所得稅統計,歷年所得中位數最高的村里都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周邊,直到2017年,蓮潭里闖入第7名,至今ㄧ直是六都當中所得中位數最高的村里。然而,公共建設的佈建比不上移入人口與所得中位數成長的速度,里長陳紫晶直言:「我們很嚴重感受到基本公共建設不足,空氣汙染也沒有被改善。」
「經過快10年的時間,完全看不到任何進展。」陳紫晶自2015年來到蓮潭里,她指出政府向台積電等廠商招商前來設廠,但卻沒有完整規劃周邊居民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圈,尤其公共運輸非常缺乏,大家如常騎車與開車,根本無法落實節能減碳,「台南市府做了什麼?我們以後可以跟中央怎麼配合?怎麼樣說服我們民眾說要相信台南市府有能力跟大家一起面對這樣狀況?」
安定區中榮里長翁炳煙也感同深受並回憶到,南科台南園區剛成立的時候,大家都抱著欣喜的心情,但是園區成立至今近30年,台南縣市合併了14年,「我們安定區根本就沒有update!」他指出安定區沒有公園、新闢道路也沒有新的都市計畫,一直使用的都是「安定鄉」時期的建設,令人感到「不痛快的剝奪感」。
不僅南科台南園區周邊缺乏公共設施,周邊行政區沒有因應人口增加的新興規畫,善化種子書屋店主戴金蜜提到「其實帶來的一些負面衝擊還蠻大的」,包括物物價、土地與房價上漲,人口仍不斷增加,「工程師生了一大堆小孩子,可是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去。」大南科生活圈缺乏可供親子活動的公園與綠地,停車位與公共托育不足,都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台南市都發局長徐中強坦言,南科台南園區先天不足,就當時規劃的角度來說,自然環境與地質條件都不是太好,當時沒有完善的交通設施與能源設施,因此開發過程中已經開始做土地改良,不過仍沒有帶動周邊發展,生活機能也不夠完善,因此南科台南早期員工大部分都是選擇到台南市區居住和生活。

基礎設施規劃不足是科學園區周遭生活圈經常遇到的問題。新竹科學園區周邊也正面臨尖峰塞車、缺乏公園綠地、公共運輸不足、國小招生名額不足擠破頭的難題。不過陳紫晶還提到,南科台南園區周邊的居民還憂心周邊興建電廠造成空汙惡化,她直言:「民眾的心有那麼大顆嗎?還是台南市政府有什麼樣的自信覺得說這邊的民眾會買單?」
台南園區先天不足需靠規劃解決問題
因應南科台南園區擴張與半導體產業發展,未來恐有3座火力發電廠圍繞大南科生活圈,包括已經在運作且今(2024)年將增設機組上線運轉的山上區森霸燃氣電廠,還有預計興建於善化區六德里內鄰近曾文溪南岸的台糖土地上的寶椿燃氣電廠,以及原本欲設址在安南區與安定區交界的九崴燃氣電廠,可能將在樹谷園區捲土從來。
同時,南科台南園區目前已有將近8萬就業人口,因應南科擴張尤其是南科三期開發完成後將有新廠商進駐,預計就業人口將成長至11萬至12萬人,而一個員工的背後是一整個家庭,未來可能將近有20萬人。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表示:「該解決的事情都是市政府的責任,尤其是南科的周邊一定是市政府的責任,包括生活機能、交通或環境上的問題。」
徐中強說明,南科台南園區周邊開發以英文字母A至O區進行規劃,目前已經完成的L、M區107公頃的開發,F與G區今(2024)年正在進行區段徵收,ABCDENO則已經審議都市計畫,也將於今年完成區段徵收,I區、新市區與安定區的都市計畫都正在審議階段,希望以大南科生活圈的方式整體規劃生活機能、交通系統與其他公共設施,「這是亡羊補牢,後面我們再繼續做。」
徐中強也補充,未來周邊將提供的生活機能包括醫療設施,目前規劃一處「中台南市立醫院預定地」,留設約2000個公共停車位,捷運深綠線預計連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並將增設2所學校,回應就業人口移居所帶動的學齡人口就學需求,公園、綠地、防洪減災的空間也都有所規劃。另外,南科台南園區內則將成立奇美醫院籌備處與教育部的雙語小學。
人本交通與環境的概念近年逐漸被重視,南科周邊的避車彎、人行道、機車路權與綠色運輸等問題都是在地區民與學生的需求及疑問。徐中強坦言,都市計畫不是從零開始,必須整合既有聚落以及道路系統,相較於台北與高雄,台南的的公共運輸較為分散,推動更為吃力,且較不具經濟效益,道路拓寬甚至將加強使用私人運具。
徐中強指出,在人本環境的規劃中,國土計畫預留了開發空間,現行的都市計畫已經提供強而有力的工具,包括土地使用管制、都市設計審議規範,除了工務局推動人行道改善之外,都發局在開闢道路或興建公共設施時也會串連人行空間,公共設施的水線與綠廊帶將相互串連並進行景觀塑造,「好像太理想化了、不夠實際,只是現在還沒有建設完成、還沒開發出來,所以還沒看到效果。」
建立溝通管道避免「罵的循環」
「10米、20米的間隔帶好像將園區分成內外2個世界,南科台南園區和善化、新市、安定的關係是什麼?」民進黨台南市區域立委王定宇則提醒,新的園區、新的聚落與既有的聚落必須一併規劃,不能只是透過區段徵收讓工程師有新房子可以住,既有聚落也應該要有優質的居住環境,才能在科學園區的人口紅利中受惠。
徐中強大篇幅說明了南科台南園區周邊的未來規劃,的確有更多參與者的疑問如同翁炳煙,就業與居住人口已經大幅外溢,影響了善化區、新市區與安定區,卻沒有一併被考慮。趙卿惠認為,三個行政區「已經是一體了」,不可能僅討論個別的都市計畫,而應該有跨域整合的概念,甚至不需要等到法定國土計畫或是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時間才進行。
另有與會民眾曾詢問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南科管理局)是否有提供回饋金給台南市政府,趙卿惠回應,每年的確有5400萬元提供市政府解決南科台南園區周邊3公里區域所需的道路拓寬或修繕,相關建設將由市政府與南科管理局把關,不過相關建設遠超過這筆經費,台南市政府仍需要支付許多款項,隨著南科台南園區持續擴大開發,或許必須和南科管理局討論修正適用範圍。
大南科生活圈於焉成形,陳紫晶期待可以與市政府建立良性溝通管道。她過去多次反映空汙的異味、水溝的臭味以及除草劑造成的環境影響,「沒有一項可以得到比較正面或完整的回應。」不過,在論壇2個月後,非農地使用除草劑的陳情案件已確立由農業局與環保局相互配合稽查,水溝惡臭也將確立將由環保局依照《空氣汙染防制法》與《水汙染防制法》相關規定辦理。 「未來我們是不是能有更多機會來聽大家意見,不是看報紙才知道,這會造成很大困擾。」趙卿惠表示,市政府有開放政府平台,希望可以整合民眾與局處意見定期說明與檢討,「而不是說大家罵到不行了,都覺得市府好像很皮、都沒反應,還要叫誰叫誰去罵,變成是一個罵的循環。」她鼓勵民眾可以透過不同管道反映想法,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