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遇見繪本・畫說街區~親子街區走踏來𨑨迌

遇見繪本・畫說街區~親子街區走踏來𨑨迌

圖文/ 吳淑甄、徐碧佳、邱瓊儀、羅青真、陳冠娟、洪詩淨/ 親子共學媽媽.台南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

「遇見繪本・畫說街區」是一場6戶親子家庭,孩子和媽媽們在街區生活一起共創出的活動,不只有大人說著經驗,也有孩子的日常觀察,在這裡教與學不再是單向的傳輸,而是雙向交流且經常變換,親子在老街和繪本的遇見,讓我們看見不同世代的生活樣貌,也拉近和老街的距離。

內容以街區巷弄的認識、傳統店家的演變、孩子與街貓的日常互動、老厝與時代的生活演變、老人的生命故事與經驗傳承,以及巷弄裡童年遊戲的記憶6個主題來進行。如何把這些主題介紹給大家呢?如果不用導覽,要透過什麼媒材呢?因為我們常會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所以決定選擇和街區元素相關的繪本,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彙,加上適合兒童發展的活動,以及自在步行於巷弄中探險、尋寶的設計,讓親與子在活動裡能從自己的體驗,探索認識街區,再彼此交流、分享走踏街區過程的看見和收穫。每個月透過一本繪本,串起散落在信義街區的的元素:咕咾石、紅磚牆、被遺忘的路牌、傳統商店、老人、街貓、老房…等,透過不同世代發生的故事,想像著以前的生活,連結跟自己在現代生活的樣貌,搭起了過去和現代的世代連結。

藉由街區在地日常生活經驗的啟發,我們運用了「小魚散步」、「江奶奶的雜貨店」、「野貓的研究」、「老厝阿嬤」、「艾瑪畫畫」、「我們的祕密研究基地」,6本繪本創造出~「遇見繪本・畫說街區」的連結。

每一場活動的事前準備,共同執案的親子家庭,都會就街區日常的人、事、地、物進行田調與資料收集、多次的討論,團隊夥伴們自主發起內部街區走讀、訪問街區住民,讓整個團隊的大人、小孩聽聽信義街區的古往今來,再將我們在街區的生活經驗結合,試著從大人、小孩個別視角出發,討論、試做、修改每一個活動,天氣太熱怎麼辦?

空間找不到?經費要控制?人力如何調配?繪本怎麼說?如何因應孩子年紀調整活動難易?我們不僅僅是為活動的進行做形式上的收集,在過程中,實地走訪在地住民與店家,連結人與人情感。

回想每一個主題活動,我們走過矮牆、老房,小時候回憶的雜貨店,遇見滿滿故事的跌打損傷師傅,口渴了停下來買杯紅茶吧,跟貓咪來場抓迷藏,利用廢材和街區植物來蓋房子、動手改造舊物,做甩炮,阿嬤來講古⋯等等,不只是講繪本,我們透過親自體驗,從繪本內文找到與街區實際生活可以串連起來的「勾子」,這個勾子串起大人、小孩一起回到過去連接現在,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可以互動的素材,例如.大人帶著小孩玩跳房子,大人間開始交流著彼此間小時候怎麼玩跳房子?小孩們一邊玩一邊聽著說:「哦,原來大人小時候是這樣玩的啊!」。

繪本走讀,帶著我們看見老街,從不同的視角~大人的、小孩的、住民的、甚至是動物的,來認識人、事、物。

活動的最後,我們將在街區生活與共學的故事以及孩子們手繪出的巷弄地景繪製出信義街區地圖。來到街區的朋友們,歡迎跟著這張共作地圖的路線,走一趟街區巷弄,作伙來𨑨迌。不管是老街、人、紅磚瓦、傳統商店、動物、老房,這些不再僅僅是靜態的名詞,因為你們的參與,它們將是生命的經歷、流動和傳承。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