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城東外側草店尾

城東外側草店尾

by 家永 實

大隱於市的街屋們 – 迷宮街巷篇系列【 圖文|NaNa通 】

       在日本明治37年(1904)的台灣堡圖舊台南府城區域中,大東門外可見東外城的範圍,在東外城之外,座落不少小聚落,而草店尾是最近的一個(圖一),但在1921年的地形圖中,這個草店尾地名也沒了標示,這消失的聚落,今日約在衛國街東門國宅南側一帶。

圖一
圖二


        戰後1978年的台南市地圖中(圖二),早已消失草店尾西側,有一個永順火柴廠,在長榮中學南邊,當時與台灣火柴、勝利火柴齊名,廠區占地約一公頃,現今已成住宅區,這一帶衛國街巷內的長者們,聊起這以猴標為火柴盒包裝圖樣的工廠時,總是讓聽者們感受到永順火柴廠那輝煌的年代。

圖三


         已成為現代住宅店鋪景觀的草店尾周邊,首先觀察到的是位於林森路二段,台南市立圖書館林森圖書館對面,這一棟以蜂巢六角形構連續立面的街屋(圖三),在設計上,從力學的角度來看相對穩固,呼應現代建築形隨機能的要旨。

圖四

         接著在衛國街106巷及該巷29弄,有不同深淺綠色瓷磚作色彩的雙透天(圖四),陽台裝飾流線鏤空鐵件板,在一棟二樓立面不規則方形小窗的深棕色面磚透天(圖五),29弄內,以深棕色、粉白色拼出立面小屋,側邊牆還以深淺洗石子做出樹狀造形(圖六、圖七),上述三棟立面外觀的抽象表現,皆展演現代美術之於後現代建築影響。

圖五
圖六
圖七


        走出巷道通過裕農路,沿東門路二段來到德光街15巷18號的東門聖教會(圖八),教會2016年啟用,由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築由西側樓梯塔及東側主棟構成,為清水模構造。主棟北面以鏤空銅色鋁片形塑老鷹羽毛的意象,象徵如鷹展翅上騰的表現,樓梯塔可見清水模搭配光影的簡潔粗曠感(圖九),北向玻璃帷幕引進光源,明亮樓梯塔空間(圖十),三、四樓為禮拜堂,講堂中央設置具象十字架為象徵,後方有五餅二魚的透光彩繪(圖十一、圖十二),一、二樓及地下室為辦公室及公共空間使用,另頂樓設置有連續換氣窗,導引空氣對流,本作品不由得令人聯想到擅長使用清水模的安藤忠雄。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東門聖教會附近的裕豐街,日本時代為糖業鐵道,往南連接車路墘糖廠(仁德糖廠),往北分別可至今日南紡購物中心及成大自強校區。進入東門路二段269巷,兩旁造型頗為類似的透天(圖十三),皆為綠色面磚且開窗狹長不大(圖十四),應是分別為了防東、西日曬而設計。

圖十四
圖十三
圖十五


        裕豐街巷弄有間醉仙閣洋菓子(圖十五),老闆是日本時代台南醉仙閣酒樓的後代,他以洋菓子糕點商品,承接先代名號經營。轉往附近林森路二段192巷,有棟六個圓拱陽台透天,圓拱大小非對稱排列,成了另一種非中軸的表現(圖十六)。往西走來到崇誨國宅區域(圖十七),這裡原是戰後初期崇誨新村,1980年代改建成國宅,是當時國民政府紀念中日戰爭的飛行員沈崇誨。

圖十六
圖十七

建於1958年的衛國街基督教會是這裡的老教會(圖十八),其實原先正門在後方巷道(圖十九、圖二十),還可以看見禮拜堂五角形山牆,不遠處建於1980年的萬榮華教會(圖二十一),是紀念長榮中學第三任校長萬榮華,萬榮華亦是將英式足球系統性引進台灣的先驅。萬榮華教會建築是以三棟透天厝合併而成,當時建造時借用衛國街基督教會禮拜。

圖十八
圖十九
圖二十


         萬榮華教會對著建於1970年代的東門國宅(圖二十二),那一帶早期是荒地包圍的草店尾聚落在府城之外,如今這區域商住人口密集,但居住此地的人們卻幾乎不知台灣堡圖台南東邊中,標示著一個耐人尋味的聚落,城東外側那個草店尾,。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圖二十三



*(圖二十三_ 2022_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迷宮街巷篇_城東外側草店尾_見學地圖)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