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午後的文學散步-小說《陳夫人》

午後的文學散步-小說《陳夫人》

by 家永 實

<字裡行間的台南街巷>

圖文/NaNa通,ienaga jitsu 2023/09/20

        日本時代的一部小說-庄司總一的《陳夫人》,敘事地點的大部分篇幅,分布於台南舊城區(圖一)。除文學價值之外,亦可透過小說來瞭解日本治台期間大正及昭和初期的台灣社會,尤其是敘事重要舞台-台南市。
       《陳夫人》中文本版廣泛流通是黃玉燕1999年譯本開始的,2018年台灣教會公報社推 出台語漢羅版,由林俊育翻譯。

圖一

黃玉燕1999年文英出版社譯本中,有收錄葉石濤給黃玉燕的一封信,這也是《陳夫人》翻譯的緣起,節錄如下:

黃小姐:

大著《日本短篇小說名作選》一、二兩本都收到了,非常謝謝你。……..。

不過,我冒昧想建議你;日治時代日本人,台灣人的日文作家甚多,他們的作品大多沒經過翻譯,……..。如果由你來擔任這日治時代日文作家作品的翻譯,你一定勝任愉快,能力綽綽有餘。這應該也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對台灣的土地和人民的一種回饋,一種摯愛。

目前我想到三本日治時代的優秀長篇小說;分別是西川滿的《台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庄司總一《陳夫人》。

………。祝吉!

弟石濤上  1996.6.7


因為葉石濤的建議、鼓勵,西川滿的《台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庄司總一《陳夫人》這三本重要的日本台灣文學(圖二),在黃玉燕的努力下以中文版面世,讓台灣及在中文語言系統的讀者們得以閱覽。

圖二


        由文英堂出版社的《陳夫人》、維基百科、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整理了一下作者庄司總一的簡介:

1906年(明治39年)生於山形縣飽海郡北平田村(現酒田市)。
 6歲時隨家人來台。父親是醫生,服務於卑南(台東)的公立醫院,先居住卑南,之後全家搬至台南。 1919年畢業於台南市港町小學校,1924年於台南第一中學畢業後前往日本繼續升學,就讀於慶應大學英文科,1931年畢業。代表作《陳夫人》於1942年曾獲第一屆大東亞文學獎次獎(首獎從缺)。
探究日本時代,陸續有出生於日本內地的文人來到殖民地台灣,有一群被稱為「灣生」的在台日人後代,他們出生、成長於台灣。從事新文學工作者,如佐藤春夫、森鷗外、西川滿、濱田隼雄、島田謹二、新垣宏一、庄司總一、長崎浩、坂口䙥子等。自三○年代之後,來臺日本文人慢慢成為殖民地文學創作中的重要部分,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整個四○年代更成為臺灣文壇的主要勢力,甚至領銜主導文學活動。

在此可一窺庄司總一對於台南的熟悉,他的確更能以古都台南為舞台來創作《陳夫人》。 關於《陳夫人》敘事節錄文英堂出版社的簡介:

《陳夫人》故事開始於一段日本時代的內台婚姻,主要敘述日本少女安子嫁給台灣人清文,以她基督信仰所領受的愛,處理封建大家庭複雜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多種族的台灣社會,異族結婚的紀實文學作品。
台南資產家陳阿山的長子清文娶了安子,安子在當時相對封建現實的台灣社會,以愛來化解各種事件。清文作為一個基督徒且是在日本受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但被殖民者的他逐漸在社會裡遭受磨難。這苦悶煩惱也傳到兩人的女兒清子,以致清子說: 「我既是日本人又是台灣人; 這等於我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台灣人。」

清子的敘述,從日本時代延續到戰後,所謂台灣人、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而在台灣的文學中,灣生們的文字創作,彷彿在無垠的洋海漂流,直等到被人們發現,看見他們如何用文字展現對台灣的認真及摯愛。確實,國族身份的認同,是本書重要的主題之一。
         基督教會賴永祥長老說法, 《陳夫人》 中家族的原型是府城的劉瑞山家族,安子則是他丈母劉貞(本目貞)轉化書寫。或者以以劉氏夫妻日台聯姻為故事原型創作的《陳夫人》,因小說有其杜撰之處,應以帶虛構敘述的紀實文學作品來閱讀。

《陳夫人》夫婦及親子兩部(文經社版本),在文字敘述中,依日本時代影像資料,再走訪現今場所,更讓讀者深入敘事情節。

清文及安子由日本抵達台灣在基隆及台北的景色:

*船終於靠近基隆港,這裡是世界上有名的雨港,那天,天空晴朗,綠油油的翠巒在晴空下連綿。亞熱帶的陽光和雨量和泥土的豐饒可以想像得到。 (圖三)

圖三



*台北是堂堂的近代都市。城內(新市內)的區劃整然,房屋都是西洋式建築。

炎熱的夏天或下雨天都不需要打傘,因為店家有稱作亭仔腳的檐下走道可行走,而建築物的紅磚上發出台灣的氣味。………。高層建築物中,總督府最為宏偉壯觀。  (圖四~圖七)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清文及安子在日本東京富士見町教會的場景:

*陳清文是日本東京帝大法科的學生,安子在鄉下的女子中學畢業後到東京寄宿叔父家學習家政。兩人在富士見町的教會裡認識的。安子因為青春年的感傷和好奇心而前往教會,清文則是從少年時代起就是虔誠的基督徒。透過這個年輕大學生的引導,安子很快產生了信仰。(圖八)

圖八


清文及安子抵達台南的景色:

*到了台南車站,只有陳清文的大弟來車站接他們。………。

種著鳳凰木的林蔭路,人力車隨在清文後面搖呀搖的載著安子,她不安地眼睛時睜時閉。她想像著清文的家是怎樣的家?家族如何?過著怎樣的生活?(圖九~圖十一)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清文及安子夫婦教會及宣教士馬克尼(應是馬雅各的側寫):

*另一方面,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上教會,成為一個更懂事的少年。當時親戚裡有一個叔母是熱心的基督徒,常常帶清文去教堂,接著就讀教會辦的小私塾,在那裡讀台灣語譯的聖經,學習羅馬字,……,清文已對基督教信仰顯示熱情,宣教士馬克尼先生非常喜歡清文,………,到日本神戶的教會學校讀書,以後一直在日本受教育。

*清文屬於英國長老教會。這是台灣最古老、歷史悠久、最具有勢力的基督教派。………而安子則屬於日本基督教會,………。

 (圖十二~圖十四,清文教會是今太平境教會,安子的教會是今民族路教會)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四


此外小說中的台南州廳、轉職的長老會學校、府城大南門、台南公會堂、虎頭埤、赤崁樓 (圖十五~圖二十一)這些學校、景點至今在台南市都是重要的歷史場所,而讀者可依著小說伴隨故事人物或庄司總一的取材眼光來悠遊其中。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十一


在金子常光作品〈觀光的臺南市〉鳥瞰圖(圖二十二),幾乎可一覽這些故事景點位置!

圖二十二


有個問題:
「安子的原型是誰?」
前述賴永祥長老說法, 《陳夫人》安子原型則是他丈母劉貞(本目貞),劉貞(本目貞)為東京人,安子在《陳夫人》設定為日本東北地方的人,而庄司總一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山形縣飽海郡北平田村,作者將自己的出生、灣生的身份認同巧妙的融入在《陳夫人》安子的角色裡呢。

*圖二十三《陳夫人》文經社版本
*圖二十四《陳夫人》台灣教會公報社推 出台語版本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圖片出處:
圖一 google map
圖二 網路資料及該書封面集結
圖三 日治時期的海運,國家圖書館 
圖四  https://blog.goo.ne.jp/ryuw-1/e/fa10e1fa10cbc406f22bf534a6233248

圖十四  台南民族路長老教會資料提供
圖十五  臺南州廳- 藏品資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圖十八 日治時期的臺南,國家圖書館
圖二十一日治時期的臺南,國家圖書館
圖二十二 〈觀光的臺南市〉鳥瞰圖局部,金子常光
(其餘圖資皆收集於網路資料)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