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南寧街南楓香行

南寧街南楓香行

by 家永 實

大隱於市的街屋們系列【 圖文|NaNa通

    臺灣(臺南)府城大南門至小西門的城牆大致尚呈L形,約現今大南門所在之南門公園前的樹林街二段往西,到西門路一段(新光三越)往北,直至西門路一段747巷前的小西門原址,是這一段城牆的走勢。在城區的概念上,樹林街區段以南,便是府城的城外,當時這一帶稱為桶盤淺,西側一帶則為鹽埕的北端,清國及至日本時代中期,很長一段時間幾乎為一大片墓地及幾間佛寺,如法華寺(今法華街)、知恩寺(南英商工內)、妙經寺(南寧街)等的寺廟、墓葬相關區域。

    日本時代的市區改正計畫,大幅改變了此區的樣貌,除城牆的拆除,在昭和初期因興建野球場(今台南市立棒球場)、陸上競技場(今台南市立體育場)大規模將墓葬地,往南退遷至今南山公墓(大成路二段以南),空出這中間一大片的土地,規劃了棋盤式道路系統,迴異於舊城內小巷曲折、處處圓環的道路紋理,這一區除運動設施場所外,還有公園、學校等,嚴然是另個新的台南生活圈。

圖一
圖二

    而樹林街南邊的南寧街以南、永福路一段以西、建康路一段以北、西門路一段以東的方形區域,戰後,蓋起了許多現代幾何量體建築,以此一風格構成的大樓及透天住宅櫛比鱗次;其中有1980年代中期的三星世界,這曾經是熱鬧的夜市。本案由三星科技(前身為三星五金,位於臺南歸仁)投資興建,由多棟樓高八層的大樓組成,是一整個區域的集合公寓住宅店鋪,各大樓的四樓到八樓之間,有空橋連絡道,空橋的設計增加各棟大樓移動上的便利(圖一),大樓樓群中有一小水池庭園,水池中有似螺絲形藝術裝飾,後方利用一棟大樓的南面牆壁製作精緻的馬車浮雕(圖二),整個大樓群,展示現代主義所注重的動線機能,但仍嘗試在水池小庭園區域,複合一種歐式生活的想像。三星世界附近的巷弄,亦有一些值得觀察的戰後建築:有美式宿舍風,斜屋頂水平帶窗,高兩層並樓梯外置的小屋(圖三),連續三圓弧造形陽台的透天厝(圖四),屋角鏤空造形的退縮式陽台透天厝(圖五),連棟屋身以斜角呈現,防西照日曬的南寧文學‧家(原圖書館宿舍,圖六),以上的街屋,基本上都以幾何來表現建築外觀,但還是可見一種強調造形的後現代風格。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南寧街上的聖若瑟天主堂,聖堂建於1967年,現代風也強烈呈現於當中,聖堂及其附屬建物所包含的綠地甚廣,聖堂主要以方形量體形構,左右板岩面磚小間,為簡化的哥德塔,右塔是聖書聖物置物用,左塔為受洗間,聖堂上方有採光小窗斜屋頂,其上置有一拉丁十字架,與板岩雙塔的十字架作為一種意象上的呼應(圖七、圖八),聖堂平面為T形十字架,內部中央的天花有十字及X造形(圖九),外圍有廊道,由方形四分之一空心磚及梯形模板作圍牆體,使廊道具有遮陽、通風、採光的便利機能(圖十、圖十一)。聖若瑟天主堂之宗教場域,不拘建材及空間配置,且因應自身所需的中軸設計,處處表現出建築的後現代。

圖七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不遠處的安樂聖教會,建於1991年,立面以山牆十架、天使浮雕、愛奧尼亞壁柱、圓頂柱亭(圖十二)及長距凹室等,以現代營造方式及鋼筋混泥土等材料,不以現代幾何表現,直取西洋歷史式樣(圖十三),形塑傳統歐系洋風的古典風貌。

    現今本區的棋盤式街道,行道樹、學校、店舖及住宅、教會等,形成一處怡人的街區,已感受不到墓地的氣氛,但這一帶的建築們,在更迭之中,構成了戰後至上世紀末,一直到如今的時光,在楓香樹行道下逐漸形成一種現代樣貌,傳述著府城南邊牆垣之外,由日本人自遷移墓地後,開始導入那城南之外的生活。

圖十四

*(圖十四_大隱於市的街屋們_南寧街南楓香行_見學地圖)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