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於市的街屋們 – 迷宮街巷篇系列【 圖文|NaNa通 】
時值2022年,宇敷赳夫於1936昭和十一年設計竣工的台南駅,正進行復原整修(圖一),東側的地下化工程也推進著,台南的出入門戶,也要迎接這個世紀一個新舊並存的景色。台南駅前的綠園在台灣的都市中,可以說是相當寬廣氣派(圖二),自成功路向西看去,右邊是國賓大樓左邊是台南大飯店,日本時代風景較為典雅氣質,國賓大樓位置是洋風小塔的三井物產,台南大飯店則是木造的東屋旅館,戰後時空更迭下,圓環已全布滿現代建築。


台南駅北邊區域舊名市仔頭,為府城大北門入城之地,早期是繁榮的米市,緊鄰鐵道旁的紅磚建築場域,目前為台南文化創意園區,這裡原是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出張所(圖三),出張所為一ㄇ形構造(圖四),中為日式綠蔭內庭,建築可觀察到氣窗及荷式砌磚工法。由園區向西看去,可見大範圍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台南分局的玻璃帷幕大樓(圖五),上世紀後期風行建築界的玻璃帷幕大樓,因散熱及耗能等問題,這類型建築幾乎不再被建造。



北忠街內的小巷有棟摩登感十足的透天厝(圖六),一樓為koemon咖啡,外牆多處的包覆形厚實圓角窗框,搭配棕色洗石子極具上世紀流行的未來風。走出小巷繼續沿北忠街上來觀察,有處斜屋頂宅第(圖七),窗框以塊狀之吉布斯窗邊飾,此邊飾盛行於英國,因建築師詹姆斯‧吉布斯特別喜歡使用因而得名。


建於1992年的北門教會(圖八),巨大的三座尖拱窗、山牆及圓頂並十字架,大樓立面採用傳統教堂語彙表現,但左右兩側窗戶有外推的構造(圖九),是現代建築防曬的機能構造。接上公園路左轉,路上一處巷口底端有自由女神的塑像(圖十),是古都台南連接都會紐約的趣味。沿這條成功路68巷有隅丸透天厝(圖十一),以長形小開窗及橫直框體形構風貌,出巷口有成功路上的楊婦產醫院(圖十二),方形量體的大樓,以不對稱表現,窗口大量使用遮陽,形塑現代建築的機能感。




原和樂幼兒園日式屋敷庭院的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及吳家洋樓(圖十三),都讓這一段原稱花園町的公園路,有些花園的感覺。日本時代至戰後初期,公園路由此到民權路二段區段,是雙排的羅望子林蔭道,稱為花園町羅望子街道的時代有台南圖書館、四春園旅館在綠蔭下,上述美景今僅能於老照片欣賞,台南圖書館現為大遠百、四春園旅館已成商店現代樓房,目前本區段有樹木景緻只有近圓環太平境教會的椰子樹,台南測候所前的洋紅風鈴木們及幾棵榕樹(圖十四)。


這一帶有德慶溪及民族路夜市的城市記憶,隨時間前進,人們對當時的繁華喧鬧之景,似乎也慢慢褪去。民族路二段上的台南神召會建於1960年(圖十五),1999立面翻新為今貌,十字架巧妙合於窗框中,二樓禮拜堂簡潔明快,講台下設置有洗禮池(圖十六、十七)。




由中山路經西華南街上的小巷可通台南駅前圓環南邊廣場,建於1964年台南大飯店外牆有以「光」為名的浮雕作品(圖十八),創作者是高山嵐,他在飯店內庭還有一幅名為「樂」的馬賽克作品(圖十九),台南大飯店在以方形量體為主的幾何表現(圖二十),因浮雕藝術裝置,呈現那時建築的後現代。


從台南駅前市仔頭到花園町羅望子街道再走回台南駅前,確實可感受地景人文的快速又強烈的變化,但知道這城市的門戶之處曾有的眾多樹木林蔭、典雅建築的人們,或者正思考努力讓這裡能有更好的現代景色!

*(圖二十一_ 2022_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迷宮街巷篇_台南駅前市仔頭與花園町羅望子街道_見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