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柳營鵝黃色的法式浪漫

柳營鵝黃色的法式浪漫

by 家永 實

大隱於市的街屋們_台南溪北篇【 圖文|NaNa通 】

    舊名「查畝營」的柳營,由東寧明鄭政權屯營而設,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再者因該地住民多劉姓,日本時代更名「劉營 」,而「劉」字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再轉稱為「柳營」。

圖1

   「柳營」之名尚有一說,以海上強權展露頭角的鄭氏武力,在夜間茫茫大海中,經常依天上的星宿找尋方向定位,於是有「二十八星宿軍」之組成。從「柳宿」星衍生出來的「柳營鎮」軍團,曾屯墾於本區,其所形成的聚落即命名「柳宿營」,日本時代直接稱為「柳營」是為柳營庄,終戰後改為柳營鄉,再於台南縣市合併改為柳營區。

圖2

    作為柳營大眾運輸的門戶台灣鐵路的柳營車站,於1960年因旅客交通需求,是新營至林鳳營間所增設的簡易站。早期的木造售票亭及候車室直接設立於月台上,後來再於1983年重建為現今的水泥磚造車站,車站月台上的候車棚,分別為雙柱連續及單柱連續,中式風格則展示出一個時代的政治意象(圖1、圖2)。車站外尋常的透天厝,防盜鐵窗的設置,可見蝴蝶鐵件、花朵小盆鐵件裝飾為冰冷鐵窗加增些許自然的趣味(圖3)。中山西路一段亦有不少饒富巧思的現代透天厝,如以大圓小圓疊合鏤空,外加拱型窗秀面街屋的俐落表現(圖4)。

圖3
圖4

    士林里有劉氏宗祠、洋樓為數不少的傳統合院,其中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圖5)在此區域顯得一方洋派。劉啟祥美術館又稱頤樓建於大正7年(1918),以日本、白色、鵝黃色構成洋樓意象,是棟和式外窗與西式拱門和洋混搭折衷建築。頤樓為劉啟祥父親劉焜煌所建,頤樓的「頤」可解釋是「期頤」意即年壽一百歲以上的人。出自《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圖5
圖6

    頤樓庭園中的劉啟祥畫室建於終戰後的1946年(圖6),現為劉啟祥畫室咖啡。畫室建築使用台灣傳統仰合瓦,屋頂有日式三角破風,戶外洋風廊柱,呈現少有的建築混搭風格。對比之前尚未整修的照片資料(圖7、圖8),可感覺到一股文化振興展開。洋樓周邊的傳統宅第,值得慢慢細探,如俗稱三層肉的曲線門牆(圖9)。

圖7
圖8
圖9

    洋樓後方的柳營基督長老教會,完工於2016第二代禮拜堂(圖10、圖11),建築師為蘇杰鳴。新建啟用第二代禮拜堂,建築座北朝南,兩大區域組合建築外觀,面南複合幾何量體構成,其中有安放拉丁十架的塔型量體,加上七彩虹色垂直條,後方為斜屋頂的禮拜堂空間。舊照第一代禮拜堂外觀存著小巧典雅(圖12)。

圖10
圖11
圖12

    中山西路二段的小街巷,有號為穎川堂的陳貞法洋樓(圖13、圖14)。洋樓建於大正八年(1919)。洋樓屋身為紅磚砌成,外觀帶有辰野風格的灰、紅水平帶飾,顯出濃濃的大正風。

圖13
圖14

    傳統合院、歐風洋樓、日式紅磚洋樓、現代透天、田野風光,在住民及來往旅人的目光裡構築出一個多采多姿的溪北風情。

圖15

*柳營鵝黃色的法式浪漫見學課程圖資(圖15)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