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街頭巷尾 南寧街南楓香行(復刻場)之桶盤淺

南寧街南楓香行(復刻場)之桶盤淺

by 家永 實

<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迷宮街巷篇>

【 圖文|NaNa通 】

    甫於2019所辦理的<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迷宮街巷篇-南寧街南楓香行>見學,大致學習了台南南寧街南邊歷史觀察,諸如由三星科技主導的三星世界建案,之後更成為三星夜市,在上世紀末直至本世紀初,增添台南人夜市的生活經驗,以及南寧街天主堂(遣使會聖若瑟天主堂)現代建築賞析,前文請參考〈南寧街南楓香行〉文章連結:https://tncomu-news.com/nnstreet/

本次2024南寧街南楓香行之桶盤淺(復刻場),著重討論學習是本區域清國末至日本時代還稱為桶盤淺的時期,自清國時期以來桶盤淺一直是墓葬區,到日本時代中期因市區改正計畫,經歷「台南廢棄墓園事件」(或「大南門廢棄墓園事件」)起因1928年(昭和三年)日本政府計畫廢除約十九甲的墓地,改建成綜合運動場使用,但遭到民眾反對,文化協會臺南特別支部的幾位成員洪石柱、侯北海、莊孟侯、盧丙丁等,因舉辦公開演講反對此事,而遭到政府當局關注、警告,甚至逮捕,稱「台南廢棄墓園事件」。但一些墓地仍留著,甚至臨近大南門至小西門城牆南邊區域,出現了葬儀堂及多所日系佛寺,有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光明寺(西本願寺)、淨土宗知恩寺、日蓮宗妙經寺、弘法寺、台南禪寺,因而有文史愛好者甚至以「寺町」稱呼這個區域,事實上本區域1937年(昭和12年)預定設立的新町名「昭和町」,之後日本戰敗,此「昭和町」終未正式實施,僅作為一般稱呼,「寺町」之貌,則有實無名存於未正式成町的桶盤淺。

時至終戰後,中共將基督宗教外籍傳教士逐出中國,以下為天主教遣使會在台南桶盤淺南寧街的部分紀錄:
「1952年1月,華克施神父(Fr.Leo T. Fox)和顧育德神父(Fr.Harold Guyot)抵台南,他們二位均是自江西餘江教區被逐出來的傳教神父。開始,他們寄住在中山路道明會神父處;數月後,顧神父去了高雄,在建國四路113號建立了一處傳道所,以後發展為今日聖母堂本堂區。華神父則在台南市中正路111號租了一家商店的第二、三兩層樓,開設了一處公教教義詢問中心。後來慕道者日眾,與祭者日增,中心容納不了,華神父不得不另尋新址,經過長期找尋和許多困難,終於在南寧街找到了一塊土地。一座日式古廟是該土地唯一的建築物,在匆忙中將它修改為多項用途的傳道所。」

圖一_1933台南市地圖局部


而日式古廟據「地番入臺南市地圖(1933)」(圖一)資料應為日蓮宗妙經寺(圖二),旁邊為葬儀堂,在1967建造現在這棟T型十字架平面的南寧街天主堂(圖三遣使會聖若瑟天主堂-該堂DM簡介),許多早期就讀進學國小、中山國中的學子,回憶每當校園有建案或整地,總會挖到墓葬骨骸的事情。

圖二_妙經寺


或者發生於日本時代「台南廢棄墓園事件」日本人強硬遷移墓葬區,當時若墓葬區沒遷移(日本人卻將五妃墓闢成綠園),很難想像大南門至小西門城牆南邊區域今日光景是如何,對比現今公墓保存運動,政府與市民及倡導全區保存團體或者可以古鑑今思維,思考一個折衷方式既留下城市先民脈絡又顧及城市的發展。

圖三_南寧街天主堂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