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在地議題 龍崎穿山甲交接 ! 從阿牛到保力達

龍崎穿山甲交接 ! 從阿牛到保力達

by 環境 行動小組

回溯2024年10月17日,在龍崎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孫敬閔老師合作已久的在地人,心情彷若洗了三溫暖。原本追蹤即將屆滿一年,調皮撞斷追蹤天線的阿牛,因之後陸續都還有被自動相機影捕獲影像,原希望有機會重新抓到個體置換追蹤天線,卻在今年10月被通報死亡。而另一隻健康的雄性個體,仿若天意安排下,被在地人阿達(化名)通報發現,並成功裝上了發報器追蹤。

圖一、今年七月還被自動相機捕獲身影的阿牛,在即將滿一年追蹤的十月,卻驚傳死亡通報。圖中可見阿牛尾部繫著已被撞斷天線的發報器。

為了促進在地里民對穿山甲保育的重視,龍興社區發展協會於10/19(六)早上召開了溝通會,龍崎內四里的里長都有出席。在會中,參與過阿牛繫放的在地人静儀努力宣導,希望村民能夠認識穿山甲,了解其面臨的困境,希望在地居民能共同邁向保育穿山甲的行動。同時邀請大家參與10/20(日)穿山甲「保力達」的繫放活動,讓龍崎守護穿山甲的行動,成為全村共享的驕傲,而非只是少數團體的責任。

圖二、在10月17日被在地居民目擊通報的穿山甲,經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孫敬閔老師檢查後,雖然尾巴有之前疑似被野狗咬斷的傷口,但健康大致無虞,決定繫上發報器後追蹤。

阿牛生命的殞落,帶來深沉的思考。穿山甲的保育,還是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及共識,包含從對犬隻的管理,在地使用網具的配合,甚至對於遇到穿山甲活體或死亡個體的通報處理流程及態度。阿牛是第一隻在地成功繫放的穿山甲,雖然死亡情況經通報者口述,是因被網具纏繞而死,但卻未能紀錄現場狀況和可能情節,顯示正確通報處置流程未能普及。因無法確實了解阿牛死亡的環境狀態,使後續的參考改善無所依循。

圖三、10月20日新繫放的穿山甲保力達,被繫上發報器後原地釋放的身影。

10月20日新繫放的穿山甲「保力達」,是暨阿牛後,第二隻在龍崎成功繫放追蹤的個體。在此期間,雖然也陸續有穿山甲被發現通報,但送往屏科大檢驗後不久,都因不同的犬隻攻擊傷勢和不明的感染情形,最後都死亡了。新發現的這隻,在地人決定名為「保力達」,是期待帶上新的活力,對應全村的居民每天一定要喝上保力達才有體力幹活,是喚起居民下田工作的精神支柱。單一字的隱喻上,「保」=「寶」,穿山甲應是在地的寶貝,也希望之後居民一起(保)護(守)護。「力」,呼應了這次阿牛的不明死亡,讓在地人感傷不捨,弔念追蹤阿牛300多天的日子,是讓在地居民串起團結的「力量」,並投入了解穿山甲的保育活動的契機。「達」,則是感謝這次通報人阿達。

圖四、龍崎在地里民及社大環境小組黃煥彰老師,於10月20日成功繫放穿山甲「保力達」後的合影。

繫放當天除了許多在地人、龍興社區協會總幹事,及龍崎牛埔里里長熱情參與觀摩及學習外,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老師也到場參與,希望這次的繫放行動,可以帶動在地合作活絡,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也將一路支持陪伴,一起關注穿山甲的未來。

0 留言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