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閒閒罔哺豆作者群 】
龍崎牛埔已於2021年7月30日公告了龍崎地質公園以及龍崎自然保留區,已暫時解決了垃圾掩埋場的危機,為何要守護這塊台南的後花園?除了地景是特殊的泥岩惡地之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其實泥岩惡地因雨水侵蝕、風化、地震以及潛移作用下,環境一直在改變,所以讓這裡的環境多樣性顯得非常豐富,竹林、矮灌叢、農塘、牛埔溪等環境,讓很多適合的動物們在此棲息。


(於2018年8月攝)。
「人與野生動物的共存之道」
在進行2年的生態環境調查,發現牛埔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在這裡發生,如架設自動相機時發現,早上的道路是民眾在健走的路線,到了晚上卻是動物們方便穿梭的便道。雨後更能發現泥岩道路上有非常非常多的動物腳印,可見這裡的野生動物豐富性相當的高。人與野生動物活動範圍重疊的現象或許在都市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在龍崎這個淺山地區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在活動範圍重疊的範疇上,不管是開發工程、山林管理更甚是環境倫理都是公部門與市民值得深思的課題。


「泥岩惡地,珍貴嗎?」
龍崎牛埔是南臺灣其中著名的泥岩地質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形美景,只有在義大利、中亞和臺灣有這樣的地形。泥岩惡地在高雄的丘陵區以及台東利吉也有這樣的圖特地形,也分別成立了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與利吉惡地地質公園。而龍崎惡地地質公園所蘊含的特殊惡地地形,則以泥岩為主,並有少部分礫岩,兼具兩種地形相當值得保護。
尤其在惡地地形的部分和利吉惡地地質公園有著截然不同的成因,利吉惡地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聚合帶上,為板塊聚合帶的產物。
龍崎惡地地質公園主要由泥岩所組成,由於泥岩遇水容易層層流失、片片脫落溶蝕下,形成富含可溶性鹽分土質,再加上含有遇水即膨脹的黏土礦物,亦即遇水軟化的特性,經過雨水和地表逕流的沖刷,就形成地表崎嶇、蝕溝密布的惡地景象。另外,依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敏感區 107 年 12 月 25 日的更新表中,龍崎區屬於山崩與地滑、活動斷層與地下水補注查詢的主要敏感地區,這樣的區域是非常適合作為地質或水文的環境教育之場域。


「一線調查」
「龍崎牛埔連山繚繞,在外表看似貧脊的環境下卻富含多樣的生物多樣性」,這句話是在現地調查約1年後才得知的結論,過去歐欣公司要在此地開發有害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時的環評報告,生態調查中,只有發現3種鼠類。而台南社大與其他專家學者對此結果相當質疑,就進行了一連串的相關調查,卻發先這裡的野生動物哺乳類就有6科8種;其中穿山甲1種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食蟹獴、水鹿則是其它應予保育類野生動物。鳥類更有32科61種;其中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有魚鷹、東方蜂鷹、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黃嘴角鴞、領角鴞、臺灣畫眉等8種,其它應予保育類野生動物有紅尾伯勞1種。調查過程中,我們常見台灣野兔的排遺、哺乳類的偶蹄、白鼻心與食蟹獴的腳印以及穿山甲的覓食洞等等,這些野生動物留下來的線索都是我們做生態調查很重要的調查方向依據,更是能夠證明野生動物在此活動的事實。




進行一線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工作
台南社大起初也不是很專業的生態調查團隊,但靠著幾台紅外線自動相機以及環境的長期觀察,踏踏實實的做一線紀錄,影像的整理,揭穿大企業所說的謬論。一線調查為何重要?他是要證實一件事情最根本的步驟,關於任何結論或是專家學者所說的話,都須保持疑問與質疑,以社會大眾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去證實任何一句媒體與報章雜誌所說的話。在現今資訊爆炸以及假新聞滿天飛的社會風氣中,更需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