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泰豪 /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 】
每年的6至11月是凶狠圓軸蟹的繁殖期,7到8月更是繁殖期高峰,因應圓軸蟹繁殖常需抱卵橫越馬路,造成許多路殺的慘況,台南社區大學「生態調查兵團-公民科學家」班級13日晚上發起鹽水溪岸護蟹過馬路與路殺紀錄行動,將持續在繁殖期內號召志工前往護蟹,希望協助圓軸蟹媽媽可以平安過路,順利生產。

6-11月是凶狠圓軸蟹的繁殖季,也造成台南沿海與河岸道路常會在此時出現比平常更多的陸蟹遷徙路殺情況。目前台江國家公園對曾文溪河岸,青草崙夢幻湖及周緣海岸林做了許多的護蟹工作,幫助陸蟹媽媽安全生產,台南社大則以較少被關注的鹽水溪河岸機車便道為範圍進行護蟹及路殺紀錄,學員除於遷徙路段安排勸導志工提醒機車騎士降速外,也透過畚箕等工具護送陸蟹上堤岸,紀錄組學員則拍下被路殺的陸蟹照片上傳到路殺社平台,希望可以補充全台百大陸殺熱點路段及改善地圖的資料,未來透過導航地圖的合作,提醒用路人注意。
台南社大公民科學家老師莊孟憲指出,兇狠圓軸蟹繁殖抱幼卵遷徙到海裡產卵的現象,被稱為「降海釋幼」,遷徙時間約在繁殖季節的新月及月圓後一週期間,生產路程充滿危機,常會看見慘遭車輛路殺的個體,抱卵的陸蟹也無法倖免,除了凶狠圓軸蟹外,也會有陸寄居蟹、蛙類、蛇類等動物被路殺。莊孟憲老師特別呼籲政府是否可於遷徙路段適度設置低光害的警示牌及減速帶,以提醒用路人行車減速避讓,也降低陸蟹及其他野生小動物被路殺的危險。

學員林先生說,在上過公民學家的課後,騎單車時都會稍微注意路上的狀況,除了注意路上安全外,也會留意有沒有路殺的動物,前幾天就在路上遇到被路殺奄奄一息的斑龜,雖然會遺憾,但還是會用手機把路殺動物拍下來上傳至路殺社平台,希望盡一己之力減少這種遺憾事情的發生。
台南社大指出,成立公民科學家社群,是希望藉由調查技術及生態觀察知能的培力,培養一群關心環境生態、且有科學素養的專業志工,能夠透過長期第一線的紀錄,提供資料數據給專業者或政府做分析及政策的判斷,並培養有環境倫理的公民。經過幾個學期的培力,除發起路殺熱點資料紀錄及護蟹行動外,也利用戶外教學,到龜丹溪等河域設置蝦籠,進行生態指標的判讀學習。社大也將針對龍崎地質公園、蘆竹溝及台南公園等場域特性規劃公民科學家課程,呼籲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加入公民科學家的學習,可以接觸調查以及公民平台的操作,每位民眾都可以是累積資料的科學家。